2013年7月4日

本質




台北市立美術館,今年30歲,今天重新認識它。


看似很西式的建築,其實充滿著東方的元素,

以四合院、斗拱等概念,形成"井"字結構,建構出類似網紗般的管狀構造,

令整棟建築具有透視性,也多了裡與外的相連性。

那些凸出的長短方格,並不是為了造型好看,而是為了未來建築物的擴張性,

在不破壞原建物的基礎下,沿著凸出的方格做更大的延伸。

內部以中性平實的裝潢,讓藝術家有自由不受限的揮灑空間,

不讓建築物本身搶走藝術家與藝術品的風采,避免建築物語言先給了無形的框架,

最後讓整棟美術館也成為一個藝術品。



我不是很了解建築,不過,

好的設計,是從本質思考,經過一連串縝密的思路而誕生,

而不只是標新立異的獨特造型。

我想這是相通的。

相較於從前設計的細心用心,

現在的我們是否太過於追求快速的成果與表像的美麗呢?